竖屏思维:一屏文案字数知多少(“少”,是不是比“多”更好?) 
我的建议是,文字阅读量(包括标题和正文)要控制在两三行、二三十个字以内,也就是普通用户者看两三眼就能看完的范围 。 
用户停留在每一屏的时间只有几秒钟 。 文字的阅读任务如果太繁重,就触碰到耐心极限,心生厌烦,就直接跳过不读了 。 
案例一 牛皮癣式文案 
电商早期,牛皮癣式文案曾立下汗马功劳 。 据说有数据证明“美国亚马逊用户喜欢清爽的页面、但中国淘宝用户就是喜欢杂乱页面” 。 那些年,信息还没那么泛滥,也许狂轰滥炸真能让用户招架不住,从而达成比较高的销售转化吧 。 
进入手机互联网时代,商品信息泛滥成灾,用户耐心锐减 。 试问现在还有几个人能把这些字从头到尾读完?相信99%的人看到这个画面的第一反应,就是赶紧划屏翻过去吧 。 
划进来的页面,只有两行字 。 世界顿时清静多了 。 
需要阅读的文字量很少 。 扫一眼,就已读完画面上的文字,并马上明白文字的意思 。 
“少”,是不是比“多”更好? 
案例二 培训教材文案 
一个培训教材式页面 。 这样的页面,至少需要讲师在旁边讲解一两分钟文案大概多少字,才比较好理解 。 让手机用户阅读这样的页面,就等于指望让ta自学成才了 。 
不会有几个人愿意把这些信息看完,且不说看懂了 。 五六个标题,上百个文字文案大概多少字,晦涩的专业知识,甚至还有截面图,大大超出了普通人的心理耐烦极限 。 赶紧手指一划,逃之夭夭 。 
此时的页面上只有不到20个字的阅读量 。 
是不是在2秒钟内,就明白了画面想表达的含义? 
案例三 不能轻松读完的文字 
有些画面上有太多诠释性文字 。 设计师这样做,一方面可能是为了体现专业度,另一方面是“让画面内容更丰满”的思维惯性 。 生怕讲少了,用户不能理解到自己的深刻内涵 。 
但是除了同行和自己,还有多少普通用户能轻松读完这些文字呢? 
这些大篇幅的小文字,不仅没人阅读,而且这些文字对阅读和理解标题内容造成了干扰 。 实在是得不偿失 。 
不如把用户不能轻松读懂的文字,全都砍掉 。 
无关紧要的配角太多,就会分掉主角的受关注度 。 冗余信息不仅对强化主题无益,反倒对主体信息造成干扰 。 
把用户所有的注意力都引向主角好了 。 这样就确保了必须表达的信息,在最短时间内畅通无阻地传递给用户 。 
案例四 两行字比三行字更好 
我们来做一次极致优化的尝试 。 
这是一个相当清爽的画面 。 大标题下边是两行24字的注释小标题,一共三行字 。 
看两秒钟,划屏进入下个画面 。 
砍掉一行文字 。 同样用两秒钟时间来阅读 。 
细细品味对比一下,2秒钟之内对两张图中文字信息的阅读和吸收的顺畅度 。 
你会惊奇地发现:快速读完两行24字,大脑明显有阅读压力;而面对一行12字时,大脑就更轻松、更舒服,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。 
究其原因,是因为手机时代人类大脑对单一信息量的处理深度明显降低了,更浅、更短、更容易处理的信息,会更受大脑喜欢 。 
让手机用户看两行字,不如只让ta看一行字时更轻松,能传递到更多、更明确、更清晰的信息 。 
一屏的文字字数,最好控制在两三行、二三十个字以内 。 
能用一行表达,就不用两行;如果用十个字就好,就绝不用二十个字 。 
【“少”,是不是比“多”更好? 竖屏思维:一屏文案字数知多少】少就是多 。 多就成了干扰 。 
推荐阅读
- 起床健康方式 4大起床症状预示的“危险”
- 【养生常识】女人常喝当归泡水好吗 当归泡水一次放多少合适!
- 如何抗衰老 中医3秘籍让你“逆生长”
- 春天“烂嘴角” 真的是上火吗
- 春季养生“三点式” 护肤、防燥还调理内分泌
- 中医秘方 只需一招“吃”掉白发
- 几种寄生虫“成堆”的蔬菜,很多人都爱吃,你中招了吗?
- 少了一个肾会怎么样 可以正常生活
- 滴滴快车广告文案如何用“50元”讲一个“美好“的故事?
- 成都 “打开联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”驻大陆研发空间资源组 – 驻地项目负责人建筑

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