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节日的诗(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) 
中国传统节日 , 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 , 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。 
每一个传统节日 , 都承载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 。 勤劳勇敢、祀祖敬长、和睦邻里、热爱生活……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 , 直到今天 , 这些节日文化依然在沿续 。 
十二个传统节日 , 二十四首诗词:原来这些节日都藏在诗词里! 
元日(正月初一) 
正月初一 , 就是元日 。 元日 , 还有元旦、岁日、岁旦、朔旦、正旦、正日、新年等多种称呼 。 
元日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 , 还是新月的第一天 , 还是新日的第一天 , 此称为“三元之日” 。 
《元日》 
宋·王安石 
爆竹声中一岁除 , 春风送暖入屠苏 。 
千门万户曈曈日 , 总把新桃换旧符 。 
”千门万户曈曈日 , 总把新桃换旧符“ , 每每读到这句 , 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。 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 , 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。 
《元日》 
南宋·辛弃疾 
老病忘时节 , 空斋晓尚眠 。 
儿童唤翁起 , 今日是新年 。 
“儿童唤翁起 , 今日是新年” , 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。 
十二个传统节日 , 二十四首诗词:原来这些节日都藏在诗词里! 
元宵节(正月十五) 
元宵节 , 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 ,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, 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 ,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,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 。 
【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 传统节日的诗】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。 
《正月十五夜》 
唐·苏味道 
火树银花合 , 星桥铁锁开 。 
暗尘随马去 , 明月逐人来 。 
游伎皆秾李 , 行歌尽落梅 。 
金吾不禁夜 , 玉漏莫相催 。 
苏味道的这首诗 , 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。 
《青玉案·元夕》 
宋·辛弃疾 
东风夜放花千树 , 更吹落 , 星如雨 。 
宝马雕车香满路 。 
凤箫声动 , 玉壶光转 , 一夜鱼龙舞 。 
蛾儿雪柳黄金缕 , 笑语盈盈暗香去 。 
众里寻他千百度 , 
蓦然回首 , 那人却在 , 灯火阑珊处 。 
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 , 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: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 , 又吹得烟火纷纷 , 乱落如雨 。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。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 , 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 , 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。 
十二个传统节日 , 二十四首诗词:原来这些节日都藏在诗词里! 
龙抬头(农历二月初二) 
龙抬头(农历二月二) , 又称春耕节、农事节、青龙节、春龙节等 , 每到仲春卯月之初 , “龙角星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, 故称“龙抬头” 。 
“龙抬头”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, 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 , 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、气温回升 , 万物生机盎然 , 春耕由此开始 。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。 
《二月二日》 
唐·白居易 
二月二日新雨晴 , 草芽菜甲一时生 。 
轻衫细马春年少 , 十字津头一字行 。 
二月二这天 , 雨后刚晴 , 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 。 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 , 在渡口排成了行 , 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。 
《二月二日即事》 
宋·方岳 
春潮昨夜没平滩 , 一雨催花色半含 。 
雁唤元宵归塞北 , 燕衔新社到江南 。 
无欢不必游花树 , 有病何须置药篮 。 
只把公忠答天地 , 从教儿女闹冠簪 。 
二月二 , 春雨过后 , 花儿半开 。 元宵远去 , 社日新来 , 花树新开 , 燕子归来 , 何必要不开心呢 。 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 , 和儿女承欢膝下 , 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。 
十二个传统节日 , 二十四首诗词:原来这些节日都藏在诗词里! 
寒食(清明前一两日) 
寒食 , 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 , 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。 
民间认为 , 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 , 其淡泊名利、宁死不屈、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。 
《寒食》 
唐·韩翃 
春城无处不飞花 , 寒食东风御柳斜 。 
日暮汉宫传蜡烛 , 轻烟散入五侯家 。 
韩翃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 , 在《全唐诗》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诗至少有400多首 , 韩翃的这首独占鳌头 。 
推荐阅读
- 日本人的传统节日 日本的传统节日
- 关于描写节日的诗句 关于节日的诗句
- 中国四月份有什么节日 中国4月的节日
- 打哈欠使人疲劳吗 有关打哈欠的小秘密
- 生活小常识 你必须知道的喝酒常识
- 外国女孩与中国女孩的情书对比,你咋选?
- 中国命理风水网 怎么学算命看风水发
- 哈尼族节日到底有哪些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
- 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 西方传统节日
- 瑶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和风俗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

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